网站地图
波尔山羊养殖技术网 > 行业新闻

昔日圈养牛马地 今日“纳如谐钦”扬

添加时间:2013/6/2发布者:波尔山羊养殖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1398人

    城关区纳金乡纳如村位于拉萨市东郊,过去纳如村一带主要是为旧西藏噶厦政府和贵族、寺院圈养牛马的地方。如今在这里,有一种歌舞被人们所熟知、所传诵,那就是“纳如谐钦”。它是一种古老的大型仪仗歌舞,平时是不能随便演出的,主要是在比较隆重的节庆里表演。记者有幸观看过,“纳如谐钦”与多数藏族歌舞一样,是诗作、音乐和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规模较大,形式结构庞杂,但又是以音乐为主,曲调十分丰富。它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祝颂吉祥洒满人间。唱词内容通俗易懂,词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历史渊源悠久

    “纳如”为地名,是城关区的一个村,“谐钦”意为大歌。据记载,谐钦是产生于藏族上古苯教时期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苯教文献中曾有过大量的巫祭咒语和赞词。谐钦正是产生和成熟于苯教徒在祭祀天地万物之神的仪轨之中,在当时举行结婚庆典及祭祀天地万物时祭司都要为新婚夫妇和天地诵经并送上一段祝颂词,这就是最开始的谐钦的雏形。到了吐蕃时期谐钦有了很大发展,公元7世纪初,藏王赤松德赞在修建桑耶寺后举行开光大典时,就有了对当时开光大典盛况的祝颂词。到了吐蕃以后时期,谐钦从平民到达官贵人运用就更为普遍,谐钦祝颂的内容更广泛。到了近代,谐钦的内容发展就更丰富了,光是在举行婚庆时就有近15种。

    老艺人旦增介绍,纳如村的谐钦与西藏山南地区雅垄河谷一带的谐钦,在唱调、曲风、歌词等有相似之处。据传,纳如村的村民是从雅垄河谷一带迁移到今天的拉萨纳如村,当时在纳如村有一户“亚细”贵族,举行庆祝活动、逢年过节或在重要宗教节庆时都要组织纳如村的村民唱跳“谐钦”,因此,纳如村的“纳如谐钦”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中,在通过对传承山南地区谐钦风格的同时,在曲调、唱词中逐渐融入拉萨地区的风格,形成了今天的独树一帜的风格。

    表演形式多样

    “纳如谐钦”分“党仁”和“党通”即长调和短调两类。长调供宗教典礼或王臣贵族赞颂之用,短调供家族迎亲嫁娶或节庆时恭贺之用。一个完整的谐钦,必须有三部分组成,即“谐果”(歌首)、谐(正歌)、扎西(吉祥尾声)。谐钦的歌首只唱不舞,按歌调内容和人们的情绪所需可以多次反复。正歌是随歌有节奏地进行伴舞,最大的谐钦在正歌部分,可表演30个大段,中型谐钦要表演18个大段,最小的也要表演10个大段。歌尾是快板式的热烈、欢腾的舞蹈。“纳如谐钦”在表演时,男女各有一名“谐本”即领歌领舞师。表演时分男歌和女歌两种,先唱几段,唱时不舞,但根据歌词大意可做简单的手势,唱完紧接着说几段道白,说道白时开始舞蹈,词的内容和舞蹈非常密切,说什么词,做什么动作。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歌词的内容。

    真实展现生活

    “纳如谐钦”具有深厚的古朴韵调和独特的地方特色,韵调优美,长调居多,短调较少,说唱结合,语言简练、朴素、易懂。旦增说,“纳如谐钦”没有特定的演出服装和伴奏乐器,表演时只需身着藏装即可。“纳如谐钦”的歌词和曲调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它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采用口授技艺的传授形式流传下来的,人们可以根据场地和环境的变化,临时创作歌词,多数是以反映社会变化、称赞社会变化的歌词为主,从歌词中揭示了从古至今的社会文化、经济、娱乐等现象,对研究西藏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纳如谐钦”所有男女表演者所穿戴的服装都要求具备古老的风格。旦增说,表演谐钦的服饰都是自备的,所以服装的样式、色彩以及所佩戴的金银首饰都是各种各样的,无法做到较为高度的统一,这种不同样式、不同色彩的反差,造成了极为强烈而丰富的艺术对比,给观众留下了特别丰富而美好的印象。谐钦表演者所穿的藏装有拉萨地区的、日喀则地区的、山南地区的,佩戴的首饰也因自己家庭的条件而有很大的区别,这当然给观众留下一种生活的真实美感。

 

以上是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养牛基地对昔日圈养牛马地 今日“纳如谐钦”扬的看法,如果你有更好的见解欢迎与我们交流。 
转载请注明本文出自:http://www.sdshfmy.com/NewsShow.asp?id=4011